本科教学

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 -> 新闻公告 -> 正文

儿科学教研室集体备课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2-21

参会时间:2025年2月14日14:30-17:00  

参会地点:西咸院区5楼教研3区教室5   

主持人:郭彦孜

教学督导:闫平慧  

参加人员:

线下:何平、程小宁、高奶荣、杨茹、郑文博、常静、田思航、李伟、闫歌、张盼、李召、叶勇  

首先,主持人郭彦孜发言,介绍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项,是对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影像专业儿科学的试卷分析,通过详细的分析各班成绩及典型的得分率偏低的试题,总结了以下几点:1.本次期末试题难度适中(0.6306);2.区分度一般(0.2704),下次争取良好(0.3≤D<0.4);3.信度良好(0.8571),逐步向0.9靠近;4.除消化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外,其他各章节得分率均在60%以上;5.试卷整体基本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6.与上学年影像专业《儿科学》成绩相比较有所提高。

通过试卷分析,教师们积极探讨教学的问题,结合督导的建议,在命题方式上需注重考察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可以进一步和医技教研室沟通协作,针对影像专业学生制定更合适的教学策略。

第二项,进行《临床医学概要(儿科)》的集体备课,主备课人:李伟老师,主讲内容:新生儿黄疸。他针对营养专业学生的学情,逐一讲述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设计等内容,并提出“如何让非医学专业学生掌握胆红素代谢过程”这一教学问题。各位教师及督导提出如下建议:1.结合营养专业以吃什么食物会引起皮肤黄染等为切入点,激发同学的兴趣;2.以学生为中心做学情分析,要搞清楚学生前期学习的基础;3.适当去繁就简,重点讲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的识别,简略讲发病机制、治疗等;4.将课堂内容制作的生动有趣,以科普的形式授课效果会更好。

第三项,进行临床专业《儿科学》的集体备课,主备课人:杨茹老师,主讲内容: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她从教材、学时、学情、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与设计、重难点突破方法、问题与对策等方面注意阐述,提出关于“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讲清楚7个出疹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教学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提出如下建议:1.皮疹的演变以图片展示,主要特征及鉴别点以表格展示;2.相同病因的如病毒感染的放在一起讲,细菌感染的单独讲;3.提炼出具体问题提前让学生预习,向课外要时间,课后再利用习题巩固鉴别诊断;4.可以改为TBL形式上课,课前发布任务,课内测试,针对错题重点讲解;5.引入临战思维,模拟真实临床场景,以“皮疹”为线索,引导学生临床思维。

第四项,由郭彦孜主任进行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任务的安排,本学期承担2门课,学时和内容较上学年变化不大,但存在临床专业人数增多及雨课堂使用问题。结合前期教学实践,总结了理论课ABOPPSE教学模式、见习课“三节四段两结合”流程,需要所有带教老师按照流程进行带教,理论课和见习课教师互相沟通。同时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搜集整理超星平台课程建设所需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录制等,进一步实现虚拟教研室同质化管理。

最后,教学督导闫平慧老师做出指导,他肯定了儿科教研室的各项工作,提出对于教学模式的推进仍需要详细列出完成计划,虚拟教研室各种资源库共建共享,可以将好的教学方法如TBL推广至其他教学点,让学生当助教,必然是会出成果的。

通过本次会议,儿科学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在试卷分析中找到问题,明确了近期的工作安排,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紧抓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将各项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图/田思航、高炎培

文/田思航

审核/郭彦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