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25年02月21日 14:30~7:30
会议形式:线下线上结合(各教学点均于我院西咸院区教学区五楼教室5参会,除宝鸡市中心医院线上参会)
主持人:郭彦孜教研室主任
教学督导:闫平慧
参加人员: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带教老师:何平、程小宁、高奶荣、郑文博、孙媛、常静、王丹、闫歌、朱勃、李召、杨茹等线下参会。其他各教学点负责人及教学秘书:范小康、马明珠、王珊王亚超、梅笑寒等老师线下参会。
会议主题:儿科虚拟教研室2024~2025第二学期工作安排。
会议背景:聚焦儿科教学新方向,共筑虚拟教研新生态
会议内容:首先由儿科虚拟教研室负责人郭彦孜主任介绍本次会议议题及内容。
此次会议对儿科虚拟教研室本学期的工作安排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阐述,其中涉及到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教学要点。

第一部分:介绍了儿科虚拟教研室的基本情况,各教学点负责人及团队的构成,详细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目前经过几次集体备课后各教学点展开的情况、实施进度、存在的问题以及近期应下一步加强建设的内容。会议中提到扩充思政案例库,病例案例库、典型病例图片库的扩充。针对每一个教学点病源头的特点,提供自身优力优势典型病例,不同教学点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如何建立等问题均进行了讨论。

第二部分:着重细化并强调了后期建设规划的重点方向。为了达到同质化考核,对各教学点存在的问题再次强调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PPT等资料的同质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带教老师和教学点的教学风格与方法存在差异,如何在不压抑教师个性的前提下,实现这些资料的统一?郭主任提出本学期在教学模式上课模式、上课方式、教学评价同质化,最后提出定期展开交流反馈各教学点教学中的问题并持续改进。

第三部分:教学模式创新方面,郭主任在建设计划提出新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即“ABOPPSE"为基础的教学流程及教学活动。在“BOPPS”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了“A”即前侧,“Assignment”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可采用提前录制3~5分钟短视频的方式,发放教学任务。“E”即课后拓展。“Expand”课后布置开放式作业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其次见习课依旧采用“三节四段两结合”的见习流程,这一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将确保学生能够在见习过程中全面掌握儿科临床实践技能,为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线上超星平台虚拟教研室及知识图谱建设内容”,展示了搭建这一平台的战略意义。旨在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各教学点资源共享、助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集体备课模式、建立院校教学协作机制。这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教学资源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流通和共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院内部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

第五部分:见习课集体备课环节是会议的一大亮点。本学期见习课集体备课环节共6组老师。每一位老师分别以说课的形式进行10~15分钟的讲解。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思路和课程流程。在场的其他老师针对备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尤其是本学期有几位新青年教师加入见习教学代课。再次强调了“三节四段两结合”的应用技巧和实施重难点。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几位高年资教师对青年教师备课的不足或存在的弱点及时给予指导,让他们在教学道路上少走弯路,增长了青年教师的信心,同时也体现了儿科教研室以老带新的良好带教氛围、共同成长的良好教风。教研组成员相互成长,努力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力争把儿科教学水平提升质的飞跃。

最后,督导闫平慧老师在现场指导中对本次集体备课过程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对各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及说课环节的熟练程度表示赞赏,力求达到更好更高的教学水平。这不仅体现了大家对教学任务的饱满热情和专业素养,更彰显了为了培养优秀儿科人才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其次在儿科虚拟教研室建设方面,闫老师提出了自己宝贵的建议。各教学点进行开课一个月后,虚拟教研室的教学反馈,初步定于三月底进行下一次集体备课,同时选派一名教师示范(其他教学点),起到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相互促进、相互进步。努力为儿科教学改革作出贡献,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儿科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此次儿科虚拟教研室及见习课集体备课会议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诸多思路和方向。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深入解决上述提到的诸多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儿科教学水平,实现同质化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各教学点教师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加强各教学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提升儿科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儿科专业人才贡献力量,同时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