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25年8月22日14:30
会议地点:外科教研室
参会人员:
方瑜(教学督导),张平安(外科教研室主任)、王茂(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安恬(外科教研室秘书)、文小强、付海鹏、符涛、田永仓、马海龙、南涛等教师。
总结上学期《皮肤性病学》(临床21级)、《临床技能实践训练》(影像21级)、《外科学》(影像22级)、《皮肤病与性病学》(预防22级)等四门课程考试结果,逐一进行试卷分析。《皮肤性病学》考试总体掌握良好,及格率达到了90%以上,从易错题可看出对一些需要鉴别的知识点理解尚需提高,可能与上课时教师对疾病鉴别讲解未到位有关;《皮肤病与性病学》考试总体掌握一般,从易错题可看出对一些需要记忆性的知识点尚有较多错误,可能与上课时教师对疾病概念讲解未到位及学生重视度不足有关,试题中一些与临床解密结合的试题错误率也较高,我们的学生在举一反三,理论结合临床的实践应用能力尚需提高。《外科学》对于影像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可学生在态度上未达到足够重视,且此门课程考查知识面较广,题目数量也较大,总体考试情况一般,卷面不及格大有人在。在试卷分析中,将试题中错误率最高的“难题”一一列举,共同探讨,一部分是学生审题的问题,题目的本身考点并不是很难,但由于题干设置机巧,存在陷阱,多数同学们审题不清导致错误;还有一部分是临床结合题目,只看表面,不结合本质,这提示我们在课堂上类似的训练后续应更多;另外是论述题中的记忆性题目不能完整得写出,理论基础还是有欠缺,这也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继续强调重点,提高同学们的重视程度。《临床技能实践训练》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实操课程,掌握较好,所有学生均通过考核,可见学生们对实操课程的兴趣较大,通过练习后都能掌握临床的基本技能,但是平时成绩方面,课堂仍存在旷课情况,后续需要继续加强课堂管理。讨论后督导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1. 老师上课时对于重点知识要讲透,要讲清发病机制,让学生去理解而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2. 老师上课时要更重视课堂纪律,确保授课的效果。3. 老师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要重视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各教学医院需要多沟通,共进步。4.调整教学大纲,协调理论与见习比例,同时教学大纲与其他教学医院保持一致,保证教学质量同质化。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即将开学,为促进外科教研室教师同质化管理,加强教研室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外科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本学期为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系统整合临床课程(二)》(临床22级)、《康复医学》(临床22级)、《外科手术学基础》(临床23级)等3门课程。由本学期承担理论课的教师分别展示自己的教学PPT,讲述带教内容的教学思路,由现场老师进行点评,相互学习,改进不足。进行说课的老师整体内容充实、融入了考研、执业医内容,增加了雨课堂、问卷星等实时答题互动环节。共性的问题为:1.未严格遵循说课形式进行备课,需继续改进;2.加强临床案例融入,理论联系实际;3.参考多种教学方法、多形式、多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不要满堂灌,提高学生积极性,更好的师生互动。4.教学科、学生管理科及任课老师,严格学生纪律。
通过本次试卷分析和集体备课,外科教研室各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及时对命题、考试情况和成绩分布进行反思,并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更好的在新学期的课程中规避不足,努力扬长避短,使教师教学过程更加明晰,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自身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图/王茂、安恬
文/安恬
审核/王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