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

教研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 -> 教研室 -> 正文

诊断学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作者: 发布日期:2025-10-17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近日,我院诊断学教研室实验诊断带课教师小组齐聚教室5,开展了以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新型课堂” 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诊断学教研室主任马建刚老师主持,实验诊断带课教师小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围绕新学期课程教学重点内容展开深入研讨,并请教学督导闫平慧教授、教学部副主任党永娇参与听评,教学部石曌玲院长莅临现场指导

活动伊始,马建刚主任明确了本次集体备课的目标与流程。强调,集体备课是集众智、凝众力的重要教学研讨形式,需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结合教学实际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切实将新课标要求融入课堂教学环节。

本次备课主备人周挺老师提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创新教学思路:传统诊断学实验诊断部分的教学以实验诊断项目为分类,内容与思维模式更偏向于检验专业,而我院学生以临床专业为主,建议将“十三五”规划《实验诊断学》教材中的以临床疾病系统为分类,从实践教学出发,从病例展开教学内容的思路引入我院实验室诊断课程的教学。并从教材分析、学情研判,到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再到教学过程设计与作业分层布置,均进行了全面阐述

带课教师魏娜围绕《从“出凝血报告单”到“临床决策”—血栓与止血检测》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说课。聚焦于教学过程的导入、情境创设、探索新知、成果展示、能力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讲解,并提出了自己在教学环节中遇到的困惑 ,即如何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兼顾知识传授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闫平慧老师给予建议可以将讨论探究部分留作课后思考,在下节课程初始进行回顾与讨论,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带课教师师永欢和庞盼两位老师则分别围绕《常用肾功能检测和《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两个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说课。该部分内容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联系密切,闫平慧老师建议可以以生理、病理生理的角度进行切入展开教学内容,再通过病例向临床相关内容延伸。

主备人和各位带课老师分享结束后,教师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到评价方式优化等多个维度,为完善教学设计出谋划策。期间,年轻教师主动向闫平慧老师请教教学细节处理技巧,闫老师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现场形成了 “互学、互研、互促” 的良好氛围。

诊断学教研室马建刚主任和教学督导闫平慧教授充分肯定了周挺老师提出的教学新思路,建议可以将《诊断学》的大纲内容和《实验诊断学》的思路方法相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帮助临床学生建立基础课程到临床课程的连接,该创新思路可作为教改课题申请并报教务处审批。教学部石院长肯定了老师们的创新思路及教研室主任和督导老师的建议,建议将《实验诊断学》作为诊断学实验室诊断教学的参考材料,为老师们的创新教学提供思路,并提出可以将教学资料与代课老师的课程固定,以达到各班级同质的教学效果。教学部负责进一步推进与落实。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为实验诊断学教学小组的教师搭建了交流研讨的平台,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凝聚了团队智慧,提升了学科教学团队的整体教研能力。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本次集体备课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未来,我院各教研室将继续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助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